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985高校硕士毕业生求职时因本科院校非211、非985被拒。眼下,一些用人单位把“第一学历”作为招聘“门槛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这种“唯名校”“唯学历”的用人倾向亟待破除。
“面试参加不少,录用通知一个没收到。”临近年关,还没找到工作,高畅感到“压力山大”。对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、研究生就读于985院校的高畅来说,焦虑的根源在于“第一学历”。
近来,求职者遭遇“第一学历”歧视的话题引起关注。“花3年读985硕士,求职时因为本科双非被拒”“‘第一学历’歧视就像是留了案底”等消息登上热搜。
尽管教育部曾于2021年公开回应,学历通常指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,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“第一学历”的概念。然而,记者采访发现,实际招聘中,用人单位把“第一学历”作为招聘“门槛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
不被看好的“逆袭者”
高畅本科就读于四川一所二本院校。这种非211、非985的高校又被称为“双非”院校。从“双非”院校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,被称作“逆袭者”。而让“逆袭”的高畅没想到的是,本以为名牌高校研究生就业会比本科就业轻松很多,却在求职时遭遇“第一学历”歧视——
双选会上,企业HR在她递过来的简历上写上“双非”,然后随手塞到一叠简历中。“再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。”高畅说。
和从211院校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同学报考同一家单位,明明她的实习经历更丰富,但接到笔试通知的却是她的同学。
“你的本科院校是哪里?”参加一家企业的第二轮面试时,面试官的随口一问,让高畅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。得知她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后,高畅明显感到面试官对她的兴趣不大了,“前面的应聘者都聊了约15分钟,到我这儿,不到5分钟。”
等待了两周后,该公司HR电话告知她,因简历没有竞争力,这次招聘到此结束。这段经历让高畅很受打击,“都已经进行到二面阶段了,本以为碰到一个不那么看重‘第一学历’的公司,结果还是逃不出这个‘魔咒’。”
和高畅有着相似求学“逆袭”经历的陈雷,也曾向往过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。但随着一封封投出去的简历没了音信,陈雷也逐渐失去信心。后来,他托朋友从企业内部打听得知,报考的公司只招收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211、985高校的学生,所以他的简历被“无视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