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近日,未满18周岁的“文面男孩”小夏洗文身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提出“为何小小年纪要去文身”“谁在违规给未成年人文身”“文身后到底经历了什么,现在悔悟要洗文身”?
去年12月23日,《法治日报》刊发了文身店违规给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调查稿《16岁的她文身后没多久就后悔了》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近日,记者采访“文面男孩”小夏,以他的故事揭示违规给未成年人文身的危害 小夏出生于2006年,家在四川的某个山村里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母亲精神有问题,所以他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。
“我小时候比较调皮,加上家庭的原因,我成为周围同龄人排挤的对象,过得并不快乐。”小夏说,父亲对他十分严苛,动辄打骂,各种因素导致他从小十分叛逆,多次离家出走。
一次离家出走彻底改变了小夏的人生轨迹。在网吧打工期间,他遇到了一个满身文身的人。“初次见到他,我被他身上那奇特而诡异的文身吸引了。”
未成年人为何会被文身吸引?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皮艺军分析说,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好奇,有些未成年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。有的孩子喜欢炫耀、逞强,文上一个特殊的标志,象征自己本领很大;有的孩子性格软弱,文身会让他觉得自己心理强大。
“在我国社会文化中,文身往往与负面评价相关联,这种负面评价会使未成年人将文身代表的负面标签内化为身份认同,严重的可能形成某些负面行为,甚至犯罪。”皮艺军说。
小夏想文身,可身上又没钱。这时,他关注的一个短视频平台文身博主称,可以给他免费文身,但要给博主作宣传。小夏同意了,从此开始在身上大面积文身。
文身面积越来越大,身上快文不下了,于是博主开始在小夏的脸上进行“创作”。一段时间后,小夏的身上已经满是各种各样的文身,胸前巨大的花纹,脖子上也文上了字,甚至脸上也被文上了鱼鳞等图案。
小夏说,没想到文身后烦恼接踵而来:一开始觉得非常酷,认为自己变得“强大”了。可慢慢地发现,自己好像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异类,走在大街上路人会对他指指点点;一开始还能在网吧、餐厅等场所找到工作,文身后工作也找不到了;办理身份证、乘坐高铁等都因文身导致面部识别困难而受到了影响;想把文身当成职业,可那个博主没有传授他任何技艺,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后就将他抛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