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数字视听、动漫游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娱乐产品,沉浸交互式体验场景成为景点景区吸引客流、提升消费体验的主要卖点,AIGC(生成式人工智能)为主导进行创作的内容正在悄然重塑文化创意工作……数字文化日益广泛地渗入新一代消费者的文娱生活中。
粤港澳大湾区顺应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,大力发展以移动泛在、智能交互、沉浸体验、高清视频呈现为特征的新型文化业态,加速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。而做好“文化+”“+文化”文章,全力释放文化赋能效应,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,“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(广东·广州)”11月28—29日将在广州召开。大会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作为指导单位,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联合主办。
近年来,广东科创和金融赋能文化产业,粤港澳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正在结出累累硕果。业内人士热切期待,大会成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响亮品牌,助力大湾区成为文化投资的一方热土,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湾区文化产业圈提供有力支撑,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多湾区智慧和力量。
科技赋能
“文化+”新业态驱动消费升级
本次大会以“人文湾区,数智赋能”为主题,聚焦元宇宙、数字创意、人工智能三个前沿领域,汇集了一批全国知名投资机构,征集了众多大湾区文化企业重点项目,高水平搭建投融资专场对接会。
在广东,以“文化+科技”为引擎,一大批本土文化企业引领产业跨界融合,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。
以参加本次大会的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该公司着眼于AIGC、3D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,加速布局虚拟数智人赛道,推动产品转型升级。其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定制的数智人“沁沁”,借助语音交互功能,为版本馆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人文温度的交流问答、智能服务。
四开花园网络科技(广州)有限公司则通过8K+裸眼3D技术赋能,将已步入夕阳产业行列的户外大屏升级转化为网红打卡点,在为文旅场景吸引更多人流量的同时,还推动数字创意、超高清视频、商业街运营等至少三种业态形成复合效应,最终实现相互赋能的产业生态闭环。
在文化智造领域,广东智能化数字化采集、影视虚拟制作及预演、新型影院系统、数字多媒体娱乐设备等领先全国,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占全国4/5;在内容生产方面,广东数字出版、动漫游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,数字音乐、数字电影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,电竞、直播、短视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……
据统计,2021年,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亿元,同比增长11.3%,连续19年居各省市区首位;全省规上文化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第一。在数字化加持下,广东文化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,预计2023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,成为全省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源。
暨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郑焕钊表示,广东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型的当下,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也不断加强,新兴业态不断涌现,数字内容产业比重逐步提升,“伴随这一趋势,广东文化产业已经走上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发展方向,迫切需要投融资加持研发环节”。
“AIGC+文化产业”
大湾区探路数字技术变现
原本需要逐词逐句敲击的代码,如今能自动智慧生成;短视频平台上充满趣味的“AI变身”让人真假难辨……今年以来,AIGC概念持续猛涨,受到国内科技巨头的追捧。以AIGC为主导进行创作的内容,正在悄然重塑多种文化创意工作,甚至改变生产和消费,成为经济新动能。
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、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“AIGC+文化产业”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,发展前景广阔。
2018年,广东发布《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首次披露了广东人工智能产业“家底”:2017年,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,约占全国1/3;到2025年,要建成15个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,产业核心规模突破1500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.8万亿元。此后,人工智能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发展,2022年广东提前3年完成了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1500亿元的“小目标”。
2022年12月,广东再次发布《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,继续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“添一把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