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以维修、保养为主的后市场产业是汽车价值链的终端,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。近年来,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复苏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升级,这一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近日,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再次明确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。《指导意见》提出,要准确把握汽车市场发展规律,充分认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积极重要意义。
为了促进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汽车消费需求,《指导意见》提出七方面政策措施: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、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、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、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、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、丰富汽车文化体验、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。
其中,针对汽车后市场中维修、保养环节,《指导意见》提出,为了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,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,加强售后维修培训,发展汽车绿色维修,提升汽车维修数字化服务能力,从而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保护车主权益。
新能源车售后在全价值链占比不足1%
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9月底,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.3亿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821万辆。有预测称,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,市场渗透率可达36%。
很显然,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的提升,在其售后服务、维修、保养等环节,汽车后市场迎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机遇与挑战。
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认为,与燃油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和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,这对汽车维修、保养市场产生了深刻变化和广泛影响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的智能化、数字化程度更高,头部的品牌较集中,因此后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就更为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