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信息

主管单位:交通运输部
主办单位: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
编辑出版:《运输经理世界》杂志社
创刊时间:1964年
开本尺寸:大16开
语言种类:中 文
出版周期:旬 刊
邮发代号:80-277
每册定价:20.00元
发行范围:公开发行
网  址:ysjlsj.cn
投稿邮箱:ysjlsjtgyx@163.com

本刊声明

       凡投稿本刊的稿件,作者文责自负,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,署名无争议。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,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,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。来稿凡使用,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、发行权、汇编权、翻译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。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,特此声明!

编辑部公告

通知:敬请各位作者注意,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,来稿必须为原创稿,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。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,请勿一稿多投。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,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,查询稿件审核情况。

修齐治平 兴亡有责 家国情怀激发向心力和凝聚力

来源:本刊杂志社        点击: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04日

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”。这是深入考察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得出的重要论断。自春秋时期萌生大一统观念后,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,虽然统一与分裂的局面交织出现,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历史大趋势。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,国家统一的局面既是政治的需要,也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。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,就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,全面理解修齐治平、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所激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。

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,其价值观基础是家国一体、家国同构。西周时期,族权与政权的结合使得家与国具有相同的内在文化机理和社会功能,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伦理。西周之后,这种政治伦理主要在儒家思想的倡导下,进一步实现系统化理论化。如《论语》说:“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孟子说: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《大学》进一步引申出“修齐治平”的说法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”。汉代以后,基于这些重要思想而形成的家国同构秩序,成为历代王朝奉行不悖的治理模式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这种家国一体、家国同构的观念,经由士大夫阶层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了家国情怀,这种家国情怀是认同中华文明、维护中华文明的一种强烈表达。唐代韩愈所谓:“大夫文武忠孝,求士为国,不私于家”;宋代陆游临终前赋诗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;明代王阳明所说:“大人者,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,其视天下犹一家,中国犹一人焉”;顾炎武在明亡之后宣称: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”。可以说,这种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社会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。

  在充斥着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,正是以家国情怀为基础的爱国主义精神,转化为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重要精神武器,成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、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强大精神动力。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兴起、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世纪初以后,为配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图谋,日本一些人不断制造分裂中国、否认中华民族为统一体的各种论调。为了反击文化入侵,中国知识分子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对种种谬论进行有力驳斥。比如,大力宣传“黄帝子孙”“炎黄子孙”,不断强化关于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认同,使得这种带有全民族泛血缘或象征性血缘关系的文化符号,在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得到多民族、多种政治派别的高度认同。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境内的诸多民族同为一家的说法,如熊十力认为中华民族“如一家昆季,分言之,则有伯仲;统称之,则是一家骨肉也”。此外,以顾颉刚、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知识界人士,发动了关于“中华民族是一个”的声势浩大的讨论,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特征。这种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的凝聚与广泛流传,激发了全民族抗战的强大精神动力,对挽救国家危亡起到了重要作用,也对维护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240号通联大厦2215室(100029)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