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对于北京的外卖小哥李凡(化名)来说,今年夏天的送餐工作格外“有挑战性”,“拿上餐食走出商场大楼,就像走进了大火炉,感觉呼吸都不顺畅,电动车车座坐上去烫得人难受。”
高温天气持续不断,户外劳动者能否及时享受到高温津贴?灵活就业人员的高温“清凉权益”又如何维护?对此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6月27日,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:北京、天津、河北大部、山东北部和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为37℃-39℃,河北中部、北京东南部、天津西部局地达40℃以上。此前,6月22日到24日,北京连续3天出现40℃以上高温天气,这是北京气象观测史上首次遭遇40℃极端高温“三连击”。
不能用天气补贴、冲单奖励来替代高温津贴
平时,李凡(化名)在北京某商场门口等着接外卖订单,他每天工作大概13个小时,从早上9点开始,一直到晚上10点商场关门他才下班。李凡是某平台的众包骑手,他签约的劳务公司有100多名员工。“这几天高温,我们同事中有两个人中了暑。他们喝点藿香正气水,补充点水分,休息一下,还是接着送外卖了。”
“公司是否按时发放高温津贴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李凡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:“没有。来北京几年了,从来没有领取过高温津贴。”李凡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在高温时段,平台众包的配送费会包含临时补贴,少则0.5元,多则2至3元。
北京市东城区某三甲医院保安杨海(化名)的日常工作是站岗、巡逻、指挥车辆停放,每天从早上6点20干到傍晚5点半。“最热的时候,觉得整个人都要烤化了。”对于“高温津贴”,他说,“领导从来没提过,咱也不敢问”。